发布时间:2024-11-04 来源:星空体育平台官网 1次浏览
日前,由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标准ISO/TR11954:2024《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以下简称《试验方法》)发布。该标准将助力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和应用,增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燃料电池领域线月,结合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我国基于国家标准GB/T26991的技术方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提出修订ISO/TR11954:200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提案,并于2022年2月25日正式立项。
该项目由中国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美国、韩国等国的专家共同参与了该标准的修订工作。
据悉,《试验方法》在完善最高车速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加速能力试验以及爬坡试验,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测试方法,可适用不同压力等级、不同动力总成模式以及不同控制策略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这个国际标准明确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性标准及试验方法,将为各国提供一个共同测试平台,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作为氢能的重要应用场景,燃料电池汽车一直是重点推进的商业化领域之一。当前,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在全力发展氢能产业,不仅重视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还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氢能技术规范与标准实现国际化。
《试验方法》的发布是我国在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话语权提升的重要体现。有行业人士指出,《试验方法》推动了国内国际标准相互促进融合机制的形成,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协调的贡献度,同时能助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大步“走出去”。
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竞速才刚开始。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兴起的产业,“先技术后标准”的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速度,需要在研发初期就同步开展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技术路线图和产业布局。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11月,燃料电池标委会归口现行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共计达43项。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技术创新,提高了燃料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不过,目前氢气制取碳排放标准、车载储氢瓶组标准、液氢民用标准、氢安全体系标准等大量细致划分领域标准缺失,已成为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缓慢的痛点问题。可以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提速”离不开标准建设,在全球竞争舞台上掌握话语权离不开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月发布《2024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立项领域,其中氢电融合和氢安全等标准研制,制定氢品质检测、电解水制氢系统测试、临氢材料测试、氢储运装备测试、燃料电池和零部件测试等标准更是立项重点。
“随着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技术路线的日益丰富,燃料电池标委会正努力将国内具有突破性的关键技术标准化,并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刁力鹏表示。
据刁力鹏介绍,早在2023年,中国专家作为召集人主导起草并发布了一项国际标准IEC62282-4-202:2023《燃料电池技术第4-202部分:动力和辅助电源装置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无人机——性能测试方法》。
近年来,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已初步在全球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国际标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目前中国正在以国际标准带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
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近3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并部署了核心标准研制行动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等“两大行动”。
整体来看,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涵盖了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按照技术、设备、系统、安全、检测等进一步分解,形成了20个二级子体系、69个三级子体系。
实质性参与标准化工作、把握标准制定主动权,才能占领市场之间的竞争制高点。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林聪指出,为了在国际标准化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关注国内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发展、创新和产业特色。
“只有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我们才可以有信心和能力提出并推动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在马林聪看来,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的关键,取决于国内在氢能全产业链当中的技术发展、创新发展、产业特色。假如没有这些给予支撑,我们对于国际标准很难提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