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24    来源:星空体育官网入口

  中商情报网讯:储能电池一般指的是储能蓄电池,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储能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环节,未来受益于下游市场的高景气度,市场容量将有望持续扩大。

  储能电池是一种用于储存电能的电池系统,它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电荷存储在电池中,在需要时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开来。目前主流的储能电池技术路线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寿命长等优点,正慢慢的变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路线。

  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储能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如《新型储能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正加速推进新型储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形态趋势,装机规模突破70GW。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1.3GW。

  近年来,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众多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3年底,在不同技术路线市场占比中,锂离子电池占比97.3%,铅蓄电池占比1.2%,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6%,超级电容占比0.1%,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0.8%。

  在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与5G基站建设加快的背景下,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迅速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总数高达301GWh,较2023年上涨了6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451.5GWh。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深入践行,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显示,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16GWh,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6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24GWh。

  从企业出货量占比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6家中企在榜,出货总量占据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71%。宁德时代以110GWh的出货量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中稳居第一,市场占比36.5%。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创立于2011年,总部在福建宁德。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宁德、青海、溧阳、宜宾等地设立了十一大电池生产基地,并战略布局海外,如德国图林根、匈牙利德布勒森等地。2024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2590.45亿元,同比下降12.09%,归母净利润360.01亿元,同比增长15.59%。

  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中,动力电池系统收入2852.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1.15%;储能电池系统收入599.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94%;电池材料及回收收入336.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38%。

  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2016年正式进军储能领域,并在2017年设立了专门的储能事业部。公司专注于各类储能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在惠州、荆门和启东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同时也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布局海外基地。2024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340.49亿元,同比下滑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89亿元,同比下滑6.88%。

  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中,动力电池收入239.84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49.16%;储能电池收入163.40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33.50%;消费电池收入83.62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17.14%。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至2008年,公司专注于各类储能系统及设备的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已在全球多个地方建立了生产基地,包括惠州、深圳、青海、西安、重庆和长沙等。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归母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

  中创新航的经营范围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电池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电池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市场应用开发等业务。中创新航以动力电池为起点,逐步构建起“动力+储能”的双引擎战略。2024年上半年,中创新航总收入为124.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股东应占溢利2.49亿元。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储能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为储能客户提供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75亿元,同比增长15.60%,归母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41.11%。

  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中,动力电池系统收入230.51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72.93%;储能电池系统收入69.32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21.93%;输配电产品收入8.16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2.58%。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储能电池产业的发展。例如,《“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此外,还有多项政策涉及储能电池的安全、技术、市场应用等方面,为储能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随着全球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依赖度增加,以及电力系统对储能需求的提升,储能电池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中国,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深入践行,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预计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301GWh增长至2030年的1400GWh,而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也将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势头。

  储能电池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电力储能外,户用储能、通信储能及便携式储能等应用场景也日益增多。此外,随着光储系统持续向高压、高频、高效能等方向演进,储能电池在光储充一体化站点、电动飞行汽车、电动飞机等低空经济相关交通电动化场景以及“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等车网互动场景中的应用也将迎来新的市场机会。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调查与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聋哑女大学生长相被质疑“美得不真实”,西安美院:人很乖招人喜欢,高中素颜就很漂亮

  巴西大豆短期内难以取代美国大豆:蛋白含量&出油量均低于美产,存在季节缺口

  史密斯曝光为何独行侠交易东契奇:哈里森找到球队管理层,说他想交易东契奇

  2-1,瓜帅激情呐喊!曼城重演9320奇迹:94分钟绝杀 3连胜+升第3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晨报老滚4RE不算重制的原因 Steam在线RE》Steam平台发售直接开玩!国区249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