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0 来源:星空体育官网入口
回收100多天,粉丝数和获赞与收藏量就都能涨到将近1000,不少网友更是纷纷留言,咨询能否参观学习以及入行门槛等问题。于是在“入行”3个月后,小七特意单独发了一篇文章,提及“原始资金起步和收货积压”、“积累一年半载才能学会基本看货”以及“当地政策是否支持,回收资质不好办”等难题,诚恳地表达了“希望普通人慎重考虑要不要入行”的观点。
小七只是一个缩影和代表。在社交网站上,某个打着“报废汽车拆解资质申报”标签的营销号,罗列着行业政策、创业投资以及科普等信息,还有更多个粉丝在几百到几千不等的社交账号,分享着标题为“锂电池回收市场升温”、“锂电池回收轻松月入过万”之类的文章。在这些文章的评论中,能看到许多人想要进入赛道“掘金”的热情与迷茫。“近两年动力电池退役潮的到来,导致慢慢的变多的人盯上了相关产业链与利益链,行业乱象丛生,越来越内卷。”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表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亟待进一步管理与规范,刻不容缓。
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前景可期。再加上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有序推进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梯次利用。这让不少人看到了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行业的商机,赛道的参与者骤然增多。
早在2018年,符合国家行业规范条件的回收企业只有5家,而现在已经扩展到了156家。但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国有超过10万家企业营业范围含“动力回收”内容,大多为存续期不超过3年的小微企业,仅在1年内成立的相关企业就超过5万家。
尤其是在国内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增大的这两年,一些被裁员的人都希望能像小七一样,从动力电池回收的“淘金浪潮”中获得财富。只要在各大社会化媒体上搜寻相关词条,就能看到高达几十万条的内容,其中夹杂着不少回收“小作坊”的宣传信息和手工拆解电池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关资格考证的培训机构也通常以“规模将突破千亿元”等内容来吸引新人。
据悉,在156家“正规军”之外,不少人打着“创业”的旗号,创办了大量的不合规废品回收点,不追求技术和环保,只要有利润就趋之若鹜,甚至进行粗暴加工和违规处理。有媒体在福建、广东、辽宁等地走访后,发现了不少这样缺乏生产资质和技术积累的“小作坊”,有的只需一间农房、几个工人就可以开工,往往采用徒手拆解电池等方式,拆解、冶炼电池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也经常被随意倾倒在地上。
“现状让人非常担忧,正规的企业难以健康发展,市场秩序正在被这些非法的、不合规的企业搅乱。”高延莉和记者说,每年大约有一半的废旧动力电池流入了非正规的回收渠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则指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超七成的退役电池流入了非正规的“小作坊”。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总量为27454吨(合3.05GWh),同比增长57.49%,占中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的10%以上,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81.98%,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3.71%。年度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305.29亿元,同比增长3.87%,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但实现归母纯利润是9.34亿元,较去年同期会降低。对此,格林美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宏观环境严峻、行业内卷竞争加剧、开工率低下等综合因素影响。
格林美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些规模更小的“正规军”企业。据位于华东地区的一家正规企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在2015年前后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即使地处新能源汽车集聚的长三角地区,一些小作坊“抢收”对正常渠道回收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2021年以来,正规回收企业“吃不饱”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50%。“每个月参加几次投标,一年多来很少中标。一些小作坊出价总比正常成本价高约10%。”河南省的某企业负责人也无奈表示,公司虽然进入了白名单,但今年只能暂时停产,因为即便通过“加价”取得货源也并不划算。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拥有动力电池回收相关资质的大规模的公司为保证动力电池回收效率和质量,在厂房、设备、环保处理、数字化等多方面投入较高成本,在和小作坊的出价竞争中不显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乱象不止发生在“正规军”与“小作坊”之间。此前,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从2018年起,工信部建立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白名单”,对进入企业在技术、环保和安全方面设置门槛,并先后发布了五批次白名单,共156家企业入选。然而,今年3月,工信部突然向各省(区、市)发送了《关于组织并且开展2024年度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公司申请工作的通知》,明确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申报规范条件。这一度让行业内不少等着申报的企业一头雾水,无所适从,高延莉也直言,自那之后,行业一直对后续的新管理和规范举措等抱以极大的期待。
北京赛德美董事长赵小勇曾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直言,停一停也是好事。在他看来,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为22.5万吨,全部分到156家正规企业,每家回收量不足1500吨,产业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且,不仅是“白名单”跟非“白名单”企业对市场的争夺,现在“白名单”企业之间也开始“打架”。“白名单”企业扩容过多、过快,将失去示范意义。“白名单申报工作是由地方立项,出于盘活经济考量,各地都希望企业多多入局。”赵小勇坦言,部分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回收旗号做矿料加工,以“捞一票就走”的心态做面子工程,而真正以电池回收为主业的企业屈指可数。
或许正是看到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现状,管理部门在近期先后发布了两份文件。8月1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了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就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企业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与条件;8月21日,工业与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等八部门又联合发布了重要的公告,部署做好老旧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安全有序更换动力电池工作,明确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工作应在确保整车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运营企业、动力电池更换服务提供商应具有法人资格,并遵循“谁主张、谁负责;谁更换、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其中,针对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的企业,《征求意见稿》增设了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容,还对主要有价金属的提取回收率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例如铜、铝回收率应不低于98%,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冶炼过程锂回收率应不低于90%,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氟固化率不低于99.5%等。
此外,通过进一步明确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及公告等内容,我国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管理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工业与信息化部负责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予以公告,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可依据本规范条件自愿申请公告,如有已公告企业不符合有关条件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工业与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1年内整改不到位的,经省级工业与信息化主管部门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从公告名单中撤销。此外,如果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等事故,或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行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从公告名单中撤销。
可以想见,随着上述文件的落地,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将有望得到进一步规范。但在高延莉看来,想要真正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追根究底还是应当由多个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加强管理与执法力度,尤其需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大量不符合有关条件与标准的公司进行约束甚至取缔。“展望未来,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非常巨大,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高延莉表示,只有政府给予正确的引导,法律和法规进行有力约束,行业更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实现更长足的发展。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4年9月刊“热点追踪”栏目,敬请关注。
上一篇:2024年电池回收市场概况
下一篇:2024年电池回收市场概况